返回列表 发帖

Kim:我和李阳的真实故事

============http://www.sxgov.cn/digest/digest_content/2011-11/17/content_1225000.htm

http://www.sxgov.cn/  黄河新闻网   2011-11-17 17:16:55

    在李阳家暴事件过去一个月后,李阳的妻子Kim敞开心扉,讲述了她和李阳这12年来的经历、家暴的前后以及未来的安排。

    “我们是因为工作相识的,可能真的不浪漫,但也绝对不是他说的,结合的目的只是为了教育实验”,Kim忍住眼泪,“我决定接受采访,其实是为了我们家老大李丽,她同学叫她‘白老鼠’,说她爸生下她,只是为了做教育实验,孩子特别痛苦。老二和老三还小,不太懂这些,但等她们长大了,她们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:你们为什么生我?”

   

   “我要把我和李阳的故事,不是他在电视里、在报纸上讲的那个版本,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讲出来,让我的孩子们知道,她们的父母为什么走在一起,为什么生她们,又为什么分手。”她说,这是她在重新出发前最想送给孩子们的一份爱的证明和礼物。四个多小时的交谈中,她几度落泪,但她以手指头:“我的情绪很不平静,但这里是冷静的。”

    初始

    1999年,我第一次来中国,那时候我在美国迈阿密一个学校当老师。学校选派老师到其他国家做调查,学习好的教学方法。

    真的是缘分,第一天到中国我就遇到了李阳。我们是在吉林遇见的,那天他在那个学校有个活动。当时,校长带我们去吃饭,他坐在我对面。我看到好多人在他旁边拍照,然后听当地老师说他是“非常有名的人”,不过,我觉得跟我没关系,我对他真没特别的感觉。

    后来他们安排去松花湖玩,我们去农家吃饭。旁边有一个小孩,他有一个小狗玩具,我就张大嘴巴,说“dog,dog”。李阳就过来问我,为什么嘴巴张那么大,我说这样能让小孩把嘴巴打开。李阳就很激动,说:“这也是我的方法!”还说当天晚上,他有个现场活动,让我一定去看一下。我在现场看到他跟孩子们互动,看到他的那些方法,特别感动,觉得很有意思。

    那天晚上活动结束之后,他去长春做演讲,我留在松花湖那边上课调研。有天晚上,一个人突然跑到我房间说:“Kim老师,李老师派来的车在下面,他想你去看他的活动。”

    我说我有课呢,我不要去。没想到那个学校的校长啊老师啊都来找我,劝我坐那个车去看看。我当时觉得他有点傲慢自大,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,可经不起旁边人劝说,最后还是上车去了长春。

    活动结束后,我们一起吃饭,他说还有一个夏令营在阳朔,“你必须过来!”

    那年的夏令营,我们每天白天一起给学生上课,晚上一起写东西、备课,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,一点都不累。我们两个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都是特别爱学生、爱工作。我在美国两次离婚,都是因为我的先生受不了我一直工作。

    夏令营结束后,李阳邀请我去北京玩,希望我能留在中国帮助他。我向他道谢告别。那时,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怪人,这个怪不是贬义词,就是觉得他对工作真的太有热情了,令人印象深刻。

    相爱

    回到美国之后的Kim,发现自己的教学环境与中国这边相距甚远,李阳也执着地向她发出邀请。一个月后,Kim做出了再回中国、与李阳合作的决定。

    我是1999年10月回来的,开始是在广州工作。那时候我们白天一起上课,晚上坐在电脑前一起讨论写书。

    那时他有好多女朋友。再往后,因为我们每天十六七个小时地呆在一起,都知道彼此的事情。我再看他出去找女朋友,心里很痛苦,我觉得我爱上他了。

    我跟我的一个朋友说,麻烦了,我爱上他了。她说别着急,他也是,他只是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没开口。

    我们是因为工作相识的,这是事实,但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是逐渐建立的,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完全没有爱,我真的不愿意听这些。

    我问他,你为什么总要那样说。他说,那只是对媒体讲的一个故事,你不用去管。

    谈话间,Kim随手取下书架上的一本“Kim档案”,“这些都是李阳做的,里面收集的是我们的书信。”

    在一本封面印着“Happy every day”的相册里,收入了他们最初交往那些闪亮的日子:Kim坐着写教案,李阳在椅子后给她按摩;两人一起在海边散步,在沙滩上拿着纸笔讨论工作……

    暴力

    “美国人也好,中国人也好,都不希望把自己家里不好的事情说出来。”她跟李阳之间不是第一次发生肢体冲突,但她一直隐忍,在孩子面前假装没发生过。“这一次我觉得不行了,不能忍了,因为会误导、伤害我的女儿,让她们以为,男人打女人是应该的、是需要忍受的。”

    他第一次打我时,我们还没结婚,当时办公室有好多人都看到。后来好多年都没动过手。

    我怀老二的时候,高血糖,每次去看医生李阳都不在。当时我还在写《突破发音》那本书,有一天说好了,他回来陪我去医院。结果没有。我们在电话里吵架,我说我要让你知道违背诺言的代价:《突破发音》的最后4章没有了!

    他坐飞机赶回来,我跟老大在做蛋糕。他看了我一眼,没打招呼就去开电脑,发现我把写好的4个章节全部删掉了,马上过来揪我的头发打我。当时我怀孕7个多月了,老大在旁边看着特别害怕。他打了之后马上说抱歉,而且还哭了,抱着我,带我去了医院……

    我父母还不知道这些事情,他们年纪很大了。我姐姐和我表妹还有我舅舅知道。我舅舅是美国退休警察,他特别生气,说要飞过来,我说你别动,我有方法。

    其实我原来还是抱有希望的。中秋节我发短信给他,告诉他我打算带小孩吃月饼看月亮,我们在公园门口等你。但他说他要飞去广州开会。公司所有人都是中国人,中秋节开什么会呢?还有一次,我们去天坛。我问他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过来,他也没来。

    我看他在事情发生后接受那么多采访,心很痛。凤凰卫视那个“一虎一席谈”我都看不下去。李老师说得太多了,他接受了太多的采访,说得越多人们越反感。但他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去反省自己的错误。

    我给过他建议,一周的时间,没有采访,不出差,我们好好交谈、解决问题。但他不同意,还把我的手机号码给记者,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。

    从天坛回来的那天晚上,他打电话给我,说他以后全改了,要回来看小孩,家庭是最重要的。我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,也不愿意孩子将来失去父亲。我告诉李阳,明天我们去吃最喜欢的韩国冷面。我们约好了中午12点到,他答应了。但是,过了一个小时,他还是没到。

    我给他发了短信。他打电话过来是丽丽接的,丽丽说爸爸你在哪里,我们等了你好长时间。他没对孩子说一句抱歉,只是说“把手机给你妈妈”,老大当时就哭起来。他在电话里骂我,说你心好黑啊,说他迟到是先跑去买花了。

    我说李阳,这不是表演的时间。你说你要看小孩,我给你最后的机会。为什么你不按约定的时间来呢?这真的是最后的机会。

    未来

    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何不快刀斩乱麻地跟李阳离婚,带着孩子回美国。Kim认为这不是容易的事,“在中国我们搬了好多次家,孩子一直没有稳定感。如果回美国,是个更彻底的变化,孩子们在中国长大,她们的世界在这里。”

    她特别不喜欢李阳用中国文化、美国文化来说事儿,“人都是一样的,美国妈妈也好,中国妈妈也好,都记挂着家庭、惦念着孩子,没什么区别。”

    我看过凤凰台他接受采访的节目后,给他发了条短信,“你正在伤害你自己,你不应该再上电视了。”他反问我,你想要干嘛?

    我说希望他能放下这些错误的东西,回到北京,我们可以不再争吵,我们好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,不要再在公众面前说那些谎话了。

    他说我们可以合作开创一个新品牌——“疯狂暴力”。我说李阳,我不要,我不想出名,也不想过多么富有的生活,我只要跟孩子们能够有一个相对舒坦的日子就够了。

    我们有好多的矛盾,自己解决不了,或许我们就要走到被迫用法律解决的地步。

    我放弃了。和李阳认识12年了,我爱他,希望他好。帮助你所爱的人,是你的天性,认识到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是艰难的,现在,我认识到这一点了。


==========http://www.sxgov.cn/content/2011-11/02/content_1180895.htm

李阳洋妻不堪家暴起诉离婚 欲分割财产抚养子女
http://www.sxgov.cn/  黄河新闻网   2011-11-02 10:35:26

继实施家庭暴力被曝光惹得沸沸扬扬之后,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再次遭遇麻烦,被其妻子李金(英文名为KimLeeLi)告上法庭,要求离婚并分割财产。李金称无法忍受李阳的家暴,同时李阳在媒体上“结婚是为研究美国家庭教育做实验”的说法令她深受伤害,她提出直接抚养3个女儿。记者昨天获悉,朝阳法院已经受理此案,李阳尚未提交答辩状。

李金在起诉状中称,她曾是在美国注册的英文专业教师,来中国前一直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。1999年她来到中国,与李阳相识并恋爱。2000年末,他们开始共同生活,她为李阳疯狂英语事业担任美籍主编。从1999年至今的12年间,她为李阳的疯狂英语事业撰写了大量书籍、录制了大量音像制品并参与对学生的培训等工作。其间,李金为李阳生下3个女儿,大女儿于2002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,二女儿于2006年出生在北京,小女儿2008年出生在北京。2005年和去年,李金和李阳分别在美国内华达州和北京登记结婚。

李金起诉称,疯狂英语所有的收入由李阳一人控制,自己独自照顾3个女儿,但只得到日常生活的必要费用。此外,李阳从不向她披露财务状况,每月也只回家一两天,夫妻俩经常为此发生争执。此前李阳在媒体的公开表态也令李金感到受伤。李金表示,李阳对媒体说,他和自己没有感情,结婚只是为了研究美国家庭教育而做的一个实验,3个女儿只是实验品,这种说法令她受到了极大伤害。同时,李阳确实多次对她实施家暴,特别是今年8月30日,李阳在家中对她暴力相向,导致她额头、耳部、腿部等多处严重受伤,感情更是受挫。此后,李阳停止支付3个女儿的必要生活费,使她和女儿们的生活陷入困境。基于上述原因,李金请求法院判决她和李阳离婚,要求自己直接抚养3个女儿,并分割夫妻的共同财产。昨天下午,记者拨打起诉书中李阳的手机,但对方已开通全球呼业务。截至记者发稿,李阳尚未回复。朝阳法院将择日开庭审理此案。 (记者刘杰)
Giving advice at the right time has to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intelligence.

本帖最后由 Jasmine 于 2011-11-18 16:58 编辑

“我决定接受采访,其实是为了我们家老大李丽,她同学叫她‘白老鼠’,说她爸生下她,只是为了做教育实验,孩子特别痛苦。老二和老三还小,不太懂这些,但等她们长大了,她们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:你们为什么生我?”

   “我要把我和李阳的故事,不是他在电视里、在报纸上讲的那个版本,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,讲出来,让我的孩子们知道,她们的父母为什么走在一起,为什么生她们,又为什么分手。”她说,这是她在重新出发前最想送给孩子们的一份爱的证明和礼物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孩子最需要的是肯定和接受,而不是被遗弃。自闭儿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关怀的对象,是显性的社会现象。而那些不健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呢?谁该去教育那些做家长的?

虽然家暴的话题不是JM报道的方向,但这是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。跟踪这个新闻很久了。Kim的这段话让我想,如果一个小孩子被自己的父母暗示ta只是试验品,无价值感和缺乏自我肯定是否会导致其不健康的成长。其长大后,成为第二个李阳的几率岂不是很大?

反省能力,修正行动力,别让自己不知不觉中成为第N个李阳。
Giving advice at the right time has to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intelligence.

TOP

李阳的自我崇拜与伤痛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47645590102dv6x.html

李阳的自我崇拜与伤痛
(2011-11-05 23:06:54)       

本文为《人物》杂志特稿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   李阳家暴事情发生后,有两天时间,我密集地看了大量相关资料,结果一天午休时做了一个梦。
    梦中,李阳歇斯底里地喊到,一切都可以逝去,唯独个人形象不可丢,不管你们怎么打击我,我都会誓死捍卫我的个人形象。
    做这个梦,原因是被李阳的“个人形象论”雷到了。他说,刚得知 Kim在微博上自曝家丑时,“我的想法就是完了,我的疯狂英语,我的个人形象就彻底毁掉了。”
    李阳是爱上了自己的“个人形象”。
    这种爱,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纳喀索斯对自己于水中倒影的爱,是经典的自恋。
    关系就是一切,一切都是为了关系。这是我对弗洛伊德后来的门徒们所开创的客体关系理论的简单概括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爱欲能量是指向别人的,我们的爱欲能量要在关系中呈现。
    这是一般的情形,假若我们在婴儿时代得到了不算太差的照料,我们的爱欲能量都会指向别人,而这几乎势必是抚养者,最常见的是妈妈,或妈妈的替代者,如奶奶、姥姥与保姆,或者男性抚养者。
    然而,假若妈妈不在自己身边,而其他抚养者不够用心,一个婴儿就会太多时候处于孤独中,因而,他的爱欲能量就无法指向一个真实的人。这时,他就会幻想一个完美的抚养者。这个幻想中的抚养者,这个虚幻的关系,其重要性将超越一切人和一切关系。
    李阳可能是这种情形,他出生后跟姥姥长大,三岁后才回到父母身边,而父母又喜欢“打击教育”。这种有问题的教育方式和更要命的孤独,导致李阳抵触与真实的抚养者建立关系,因而发展了一个幻想的人际关系。
    自恋心理形成的历程,是一个极为痛苦的历程,其痛苦程度,可以从成年李阳身上看到。
    李阳说:“我是早晨起来半个小时的时候,我非常恐怖,非常害怕。觉得特别没意义,活着也没意义。”
    为对抗这种痛苦,李阳会进卫生间,原地跳 100下,洗个冷水澡,待血液加快循环后,才把那个在虚无中无限下沉的自己拯救回来。
    对此,李阳说,他这是轻度抑郁症。在我看来,这种痛苦绝非是轻度的。
    为什么早晨起来的时候如此恐怖?我的女友以前也有这种情形,她的说法是,刚醒来那一刻会不知道自己是谁,不知道自己在哪里。这时,她的办法是赖在床上,一点一点地想自己是谁,自己在哪儿,慢慢地用一些碎片拼出一个自己来,从而暂时解决了“我是谁”的问题。
    一个女性来访者也有类似的问题,对此,她的解释是,“自己心里没有住着一个爱的人。”她这个问题得到了相当的疗愈,是因为她在有限的爱中确信了爱一直存在,从而放下了对“完美抚养者”的期待。
    李阳的办法,是用积极的对抗方式来找到自己,先是身体剧烈运动,再洗一个冷水澡,在剧烈的冷与热的刺激中找回一点点自己。
    但更重要的,是回到他的疯狂英语中,回到成千上万人组成的人群中,用疯狂地方式,获得“神”一般的追捧。
    这种时刻,李阳与听众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关系——“神”在哺育着亟需哺育的人众。如此以来,就意味着李阳婴儿时期构建的内在关系呈现了出来,也意味着成年李阳的“抑郁症”似乎得以修复,那个受伤的孩童投射到了成千上万的听众身上,而李阳自己,成了神一般的“完美抚养者”。
    由此就可以明白,为什么事业对李阳如此重要,为什么他那么在意“个人形象”,这是他对抗自己内在痛苦的最佳方式。
    得知Kim 曝光家丑后,李阳觉得“完了,我的疯狂英语,我的个人形象就彻底毁灭了”。一个虚假的完美自我,是撑不住“暴力男”的击打的。但李阳用了一个很微妙的心理转变,首先从自己身上过了这一关。他说,当他想到这件事可以“利他”时,糟糕情绪立即就消散了。给已发生的家丑披上一层自以为的“利他”外衣,如此一来,似乎李阳自己心中的个人形象又得以修补。由此可以理解,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说“家暴代言人”这个术语。
    不过,这是对抗,而非疗愈。它会给李阳一个幻觉,成为“神”一般的演讲者,那一刻似乎彻底治好了他的伤痛。然而,一觉醒来,一切照旧,“非常恐怖、非常害怕”的感觉依然存在,和往常没什么两样。这时,他会再度诉诸于自己习惯的方式寻求自助,跳 100下,冷水澡,最好是回到人群中,回到那种疯狂中⋯⋯
    如果这种疯狂结束,如果“神”走下神坛,那意味着李阳将失去对抗他的抑郁症的最佳策略,他将不得不面对“非常恐怖、非常害怕”的感受,这是他最恐慌的,所以他才发出“个人形象论”,所以我会梦见他大喊,一切都可以失去,唯独个人形象不能丢。
   
    我的女友用碎片拼出破碎的自己,和李阳拼出神一般的“个人形象”,本质上是一回事,都是为了对抗不知道自己是谁的“非常恐怖、非常害怕”的痛苦。
    他们的这种痛苦都是从出生就开始的。或者说,是我们所有人在婴儿时期都会经历的。
    我们既容易将婴儿美化,又容易将婴儿简单化。我们认为婴儿的内心世界是完美的,我们又认为婴儿什么都不知道,所以我们对婴儿容易忽视,认为这时的孩子只需要物质照顾,而不要爱、关注、温暖、抚慰与陪伴。
    殊不知,现代心理学认为,婴儿一开始都活在恐惧中,就是李阳们每天早上一觉醒来经历到的那种痛苦,不知道自己是谁。怎样才确认了自己是谁?而且又怎样才能确认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?
    照料者的照料与互动!
    经典的说法是,妈妈是婴儿的镜子,婴儿从这面镜子中照见了自己,从而确认了自己的存在。妈妈看着婴儿,婴儿也从妈妈的眼睛看见了自己,妈妈充满爱意地看着婴儿,婴儿就确认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。
     你在桥上看风景,
   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。
  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,
   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。
    在我看来,卞之琳的这首《断章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,原因是,这是我们共同的忧伤点。孤独,虽然我在,你也在。
    妈妈的镜子功能,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关键。假若妈妈看不见婴儿,婴儿就不知道自己是谁,假若妈妈看见婴儿时总伴随着“打击教育”,那么婴儿就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何在。
    《断章》中透露的主要是忧伤,而非绝望。虽然你看不到我,但我还是看着你,梦想着有一天你能看到我。但一旦绝望了,就连看的意愿都似乎没了。
    李阳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“看”的意愿。一段时间他跟父亲住在西安,父亲说,晚上你和我睡在一张床上吧。小李阳这时的感受“吓死我了”。
    对此,通常的理解会是,父亲太喜欢“打击教育”,李阳怕的是这个,但更深层的真相应该是,李阳已不敢渴求与爸爸亲近。本来这是他最想要的,但总要不到,一次次渴求,一次次失望,最终绝望了。当父亲主动亲近时,这真的会吓着他。
    自建国以来,我们一代代人普遍都与父母有严重分离。相信无数父母会发现,当和孩子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分离后,突然相聚时,孩子会很抵触与父母亲近,因孩子害怕一个循环——亲近、熟悉、相爱,最后突然分离。
    大人们常常不懂孩子的这种心理,没有耐心和智慧与有分离伤痛的孩子相处。譬如,对于李阳而言,可以想象的是,当三岁和父母相聚后,父母会将他视为三岁的孩子,而认为他应该像其他三岁的孩子一样懂事。
    对于这种情形,我的建议是,当与孩子相聚时,你先将他的年龄视为分离前的年龄。假若分离时孩子是一岁,那么你先将他当一岁的孩子看。假若分离时他还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婴儿,那么你先将他当婴儿来看。
    这时,万万不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,而是先给他很多关注、爱与温暖。因为他的心是关着的,你得先用爱打开他的心。
    并且,父母还要有巨大的耐心,因为重新爱上父母,是这个孩子最恐惧的一件事,他会极力抗拒,甚至会对父母有暴力行为。
    对此,父母该怎么办?最好的做法是,抱着他,紧紧地抱着他,对他不断说我爱你。
    如果父母做得足够有爱与耐心,那么会有一刻,这个孩子会放声大哭,哭的时候他可能还会捶打一下拥抱他的人,但紧接着,他会紧紧拥抱住对方。这意味着,他终于愿意再一次冒险,相信爱,并尝试更深的爱与被爱了。
    Kim说,她想帮助李阳。假若李阳只是3岁,而她是一个深具爱的能力与耐心的人,她或许可以帮助他。但对于40多岁的、能量十足且有暴力的李阳,她帮不到。更何况,容易歇斯底里这一旦也显示,Kim缺乏耐心,甚至3岁的李阳她也未必能帮到。
    基本上,如果有太深的伤痛,一个人成年后,别人是很难从外面打破他自我保护的壳,从而拯救他。他只能是自己努力,从里面开始打破自己的壳。
   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愿意打破自己的壳?
    多数时候,这会是这个人以往的策略都不奏效,而感受到巨大痛苦时。
    假若李阳的事业遭遇巨大挫折,他不能再玩神的游戏,这将是一个机会。
    假若Kim 和李阳离婚,也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契机。李阳说,这次离婚后他将不再结婚。但是,假若没有亲密关系做后盾,他将发现,每天早晨醒来时的痛苦会加大很多倍,很可能,他将失去跳 100下再洗冷水澡的动力。
    最珍贵的东西,失去后,你才会知道它存在的意义。对于有厚厚的壳的人而言,更容易如此。
Giving advice at the right time has to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intelligence.

TOP

柴静:卢安克的歌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b0d37b0102dv4l.html
(2011-09-28 19:18:56)

用KIM的话说“他喜欢夸张”,在一个人的真实看法和过度夸张之间,需要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判断。否则我们就不是在报道这件事,而是在消费这件事了。
不容忍暴力是社会应该划的底线,但家庭,性情是私人的事,KIM作为妻子的感受和看法,胜于他人的千言万语。
…………

“如果自己作为老师,带着一种想象,想象学生该怎么样,总是把他们的样子跟觉得该怎么样比较,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碍。这样我没办法跟他们建立关系,这个想象就好象一面隔墙在学生和我的之间,所以我不要这个想象”
我有点懵“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个很好的老师也会说,我想要一个有创造力的,有想象力的,什么样的学生,他也会有他的一个标准,难道你没有吗?
“那学生做不到,他会不会放弃呢,会不会怪这个学生?”
“可能会失望。”我想了想说。
哦。
他说好感与反感是最有危害的心态“我以前考虑过很多方法,最后放弃了,方法都没有用,他总是想着这个,没办法真正去看学生是怎么样子的,如果很开放地看得到,没有什么想象,很自然地就会有反应,适合学生的反应,而这种反应学生很喜欢,很容易接受。”
我说“那很多人觉得,你只是一个生活中陪着他们的人,你并没有在教育他们啊?”
他说了一句话,我当时没有注意,日后却不知不觉盘踞在我心里“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,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。”

……

写到深夜,我收到卢安克的信,他说他已经转到了长沙的公益组织工作,为在湘西支教的志愿者作纪录,其他6个月的假期还在板烈。
我回信他,不由得说起我感到的困境:“我在采访李阳时,很多次想起你,你说的感受最重要,而不是模式。他已经不再感受他人了。我想起你,所以我不再追求在采访中要击败他,我不想说服他,或者战胜他,我想进入他的心灵,但却发现什么都没有。我好象唤不醒什么东西。你曾经说过,象淋雨一样接受每一个孩子,把好感与反感取消。我也想这样做,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。让他去表达他的疯狂?公众会反感他,也帮助不到他。我尽可能地呈现他,但呈现就够了吗?我总是想起你的话,真正的人是要象药一样进入别人的内心的黑暗,在自己在那里发挥作用,可我觉得,我该如何把自己交给他?交给他又有什么用呢?”
今天我收到他的回信:“我觉得,在两天那么短的时间内,你也无法把自己交给别人,而且把自己交给别人这个做法可能只适合小孩,因为小孩还没有成立他自己独立的思想,需要能参与我们的,我们需要允许他从我们的身上拿到适合他的东西,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才适合他未来的使命。”
他写道:“李阳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烈又独立想法的大人。你没必要把自己交给他。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,李阳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,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,不需要在“对抗”上浪费他的口才。我想这就已经够了。”
“没有目的”,这是二00九年我采访他的时候,他已经提醒过我的事,但直到现在,我看到还是恍然大悟之感。自己脑子里的桩子,一次次自拔无力。如果说有什么目的,还是我认为这世界上有一种“对”的价值观。还有一种希望人“能够如此生活”的传播前提。这种“试图说服”的态度就成为大碍。他说过,想改变世界,这个任务太累了,也做不到。做好自己的事,改变自会发生。

7

信中卢安克附了一首歌,说是板烈的孩子们最喜欢的,我打开附件,听见他的声音:
“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、要承担的事,我不知道。
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。”
我心里一动。

“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,
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滋味,共同经历”
这个简单的旋律,我反复循环听。每次采访,都是对自己弱点的反复发现,他对我说过“你想影响别人,是影响不了的,别人觉得你想影响他,就不接受了”。只有在节目中放弃一定要改善世界的企图,我们才有可能真的进入世界之中,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和背后的必然性。

我问过他“如果不去改变这个世界,那我们做什么?”

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”,他说“改变自会发生”。
这首有点古怪的歌,听到后来,一遍一遍,就象细雨绵绵不尽,“我真不想说服你,不想打掉你自己的心啊,更不想把你的心带走,所以我,只好把我的心都交给你。让我的生活属于你,还有我们一起做的事情,只属于你。”



(卢安克的歌《留守》http://up.mukool.com/column/song ... 4383&id=3611451
Giving advice at the right time has to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intelligence.

TOP

留守

卢安克的歌

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5hi4gj-VXhQ

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、要承担的事,我不知道。
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。

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,
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滋味,共同经历。
我们一起来创造和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、
一起来改造属于自己的家乡变化。

让每一个人的方式来改变我们大家的事情,
让大家的事情由你而实现。

我知道你不听我并捣乱的行为只是因为你
想考验我能不能把我的生活送你。
我知道你在寻找一个比哥哥更大的权威。
而我能不能成为这个并不知道。



我真不想说服你,不想打掉你自己的心啊,
更不想把你的心带走,所以我

只好把我的心都交给你。让我的生活属于你,
还有我们一起做的事情只属于你。
没有陌生人让我离开你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
你也不可能接受我的爱,以免受害。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