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发帖

浅谈采访对象心理活动规律

http://www.daynews.com.cn/sxjjrb/siban/430359.html

我们这里所说的采访,指的是采访的主体部分(或称为狭义的采访)。所谓采访(可称为广义的采访),就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取得新闻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,它包括知识积累,了解情况,掌握线索,酝酿主题,寻求和搜集素材,挖掘和补充材料的全过程。可以说,采访贯穿于记者新闻生涯的始终。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(包括一切采访者)应当随时随地都当心各种各样的事情,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,随时随地进行着采访活动。对如此复杂的采访,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个部分:
前提部分——即日常的知识积累、生活积累、思想积累和广泛了解情况,从而取得新闻线索的过程。
主体部分——即调动和运用各种手段,主要是访问和观察,详尽地搜集新闻材料的过程。
完成部分——即对新闻材料进行综合分析,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,进而明确主题思想,完成新闻作品构思的过程。
在这三部分中,主体部分是记者直接与采访对象接触,通过访问和观察而获取新闻材料的过程。采访能否成功,取决于采访对象是否乐意向你提供材料。我们知道,采访对象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,存在着各种差异,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经历、不同的环境、不同的教养、不同的素质,因而具有不同的心理,在采访中表现为各具特色的多变的情绪或情感。采访对象面对记者的采访,只有具备特定的情绪、情感,才能为记者提供出所需的新闻材料。因此,记者在采访中必须有意识地使采访对象造成某种特定的情绪、情感,以有利于自己顺利采访的心理气氛。这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。

记者要使采访对象造成有利于自己顺利采访的心理气氛,就必须明确造成这种气氛的心理学原理。这里,我们就根据心理学中的情绪学说,结合采访实际作一个分析。情绪学说认为,每一种情绪都有三个方面的内容:
一、客观情境。任何情绪都是由环境的特异变化引起的,这种环境就是客观情境。
二、情绪反应。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伴有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,这种生理变化就是情绪反应。
三、自我体验。即人们在一定的客观情境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状况。
记者面对采访对象,何以晓得他们的心理状况即情绪?办法只有一个:察颜观色,分析表情。这是因为,当事物的刺激作用引起人的各种情绪的时候,除人体内部发生一定变化外,人体外部也会呈现出一定的表情,即所谓“情动于中,而形之于外”。其显著的表情变化有四种:一是呼吸、循环系统的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,或呼吸急促,或心跳加快,或脸色苍白,或满脸胀红等。二是肌肉骨骼系统的工作发生显著变化,或笑容满面,或手舞足蹈,或目瞪口呆,或愁眉深锁等。三是消化系统和各种腺体的工作发生显著变化,或涕泪泗流,或汗流满面等。四是发音系统的工作发生显著变化,如说话颤动等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根据采访对象的表情变化,把握其心理状况。

记者要使自己的采访顺利进行,就必须想方设法使采访对象保持积极性的情感,也就是造成使采访对象有利于自己顺利采访的心理气氛。要做到这点,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。

一、要造成适宜的客观情境。
对于采访对象来说,客观情境应该包括三个因素:一是访问的场所;二是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;三是记者的服饰、容颜和举止。
首先,从谈话的场所来说,记者应该把采访地点选在采访对象最熟悉的、最不感约束的而且最容易对周围的摆设、事物产生联想的地方。如办公室、书房、宿舍、实验室、试验田、工厂的车间、乡村的田间地头等等。
其次,从采访对象的相互关系来说,参加某一次座谈会的人一般应该具有共同的利益,共同的语言。这样,采访对象之间关系融洽,座谈会气氛和谐,人们才能无所顾虑,畅所欲言。特别是在调查那些有争议的人物、有争议的事件,有争议的单位的情况时,更应该注意这一点。
再次,从记者的服饰、容颜和举止来说,总的要求是大众化,相对地讲,指的是记者采访干部时就要自己像个干部,采访工人、农民或民警时,就要自己像个工作、农民或民警。这样,采访对象便会向你敞开心扉,提供材料。

二、要善于开个访问的好头。
记者采访前要精心准备,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,抓住最能引起对方心灵共鸣的东西发问,从而把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大限度。应该怎样缩小这个距离呢?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的突破口。
其一,从地理、环境上突破。在采访中有时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一坐、寒喧几句之后便冷了场。这时,如果记者突然发话:“噢,咱们还是老乡哩!”几句乡音,顿感亲切,双方即刻便消除隔膜,采访便顺利开场。有时,记者说上几句类似“我过去也在某地工作过”,“我也是军转干部”的话,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。
其二,从性别、年龄上突破。性别相同,年龄相近的人,大致都可以从家庭境况、思想追求、哀乐忧患等方面找到共同点,从而从此谈开,打破沉默局面。
其三,从知识、专业上突破。了解采访对象特别是其中的专家、学者的知识水平、专业特长及其专业、学科的历史和现状,熟悉一些专业知识,采访的话题便由此谈起。
其四,从兴趣、爱好上突破。采访对象不同,其兴趣爱好各异,都可以作为记者采访的突破口。
其五,从经历、认识上突破。记者与采访对象,有时同所学校读过书、有时同在一个地区或单位工作过,有时同在一个部队当过兵等。有时对政治、经济、社会或人生、理想、追求等方面具有共同认识。记者从这些方面开头,也往往能迅速打开访问局面。

三、要注意驾驶采访的进展。
在采访全过程中,记者要时刻注意察颜观色,及时准确地透过采访对象的表情而把握其心理实质,牢牢抓住主动权,始终驾驶采访的进展。我们将采访对象常出现的消极情感,概括为四个怎么办。
其一,当采访对象由于心情紧张而说话不顺利时怎么办?记者每当遇到这种情况,不宜勉强采访下去,而应及时调节一下情绪,使采访对象精神放松,然后再轻松愉快地谈下去。
第二,当采访对象感情淡漠,谈话不愿接触实质问题时怎么办?记者面对这种情况,不要草率收兵,应以满腔热情打动对方,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,使之消除疑虑,敞开心扉。
第三,当采访对象滔滔不绝、离题千里时怎么办?要沉着镇定,引导要积极慎重,肯定对方的见解,尊重对方的自尊心。
第四,当采访对象情绪提不起来出现梗塞现象时怎么办?记者应该引导得法,除及时提问外,还要注意,以研究或请教的口吻提几个自己不懂而他们很熟悉的问题,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。也可以插上几句开心话,调节气氛,利于进行采访活动。


作者单位:晋中日报社 禹世廉
Giving advice at the right time has to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intelligence.

本帖最后由 Jasmine 于 2010-4-28 22:07 编辑

其他关于采访对象的文章。
可看看学习下:

每个采访对象都是一本书

http://www.yznews.com.cn/yzrb/html/2010-02/10/content_99511.htm

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
http://www.mediaresearch.cn/user/erjiview.php?TxtID=1054&list=
(传播研究网——有空可以学习下)
Giving advice at the right time has to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intelligence.

TOP

返回列表